茶文化中国特产网

中国特产网
汇集全国旅游信息,旅游景点大全,旅游百科知识

灵水菜脯

灵水菜脯的基本介绍灵水菜脯,其实就是白萝卜干,晋江的特产,传统食品。因产于安海灵水,故名。以白萝卜作材料,切成块状或条状,晒干,放入陶缸里,加适当食盐和红土,密封储存三四个月即可食用。相传,公元1573—1620年(明万历年间),乡人吴淳夫...

灵水菜脯的基本介绍

灵水菜脯,其实就是白萝卜干,晋江的特产,传统食品。因产于安海灵水,故名。以白萝卜作材料,切成块状或条状,晒干,放入陶缸里,加适当食盐和红土,密封储存三四个月即可食用。 相传,公元1573—1620年(明万历年间),乡人吴淳夫入朝为官,将“灵水菜脯”带至朝内分送同僚,获得好评,后进献皇帝,又博得皇帝嘉许,钦定为免税食品,销行各地。三百多年来产量日增,成为大家佐餐之佳肴。

历史民俗

来历1、很长时间以前,在晋江老百姓中流传着一句俗语:“灵水菜脯,莦下查某(妇女)”。说的是东石镇莦下村的妇女特别会经商做买卖,无论是肩挑摆摊的小商贩,还是开行坐店的大老板,都是妇女。而安海镇灵水村出产的菜脯又香又甜又脆,闻名海内外。

来历2、传闻明洪武年间,灵水村二世祖安前公从外地引种白萝卜良种,加工腌制后,质地脆嫩味香,不咸不淡,颇有特点。明万历年间,村人吴淳夫在朝廷任兵都尚书,有一次带灵水菜脯进京献上,博得皇帝的赞赏,便钦定灵水菜脯一概免税。从此,灵水菜脯更为驰名。

灵水菜脯为何那样着名呢?主如果腌制的功夫。它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菜脯是菜头留的鬃(萝卜秧)特别大。所以大家都说灵水菜脯——大鬃。而闽南话“大鬃”与“大掌”谐音,于是灵水菜脯——大掌,便成为脍炙人口的歇后语。大家在日常,要责备他们自作倡导,大主意,就说:“你真是灵水菜脯——大掌”。或者某事由某人总管,便赞叹道:“老兄今天是灵水菜脯啦!”

做法

灵水菜脯美味,在于白萝卜的品种和腌制办法。有句老话叫“灵水菜脯半头青”,意思就是说灵水的菜脯有一半是青的。别的地方种的萝卜都是白色的,灵水的萝卜却是长得一半青一半白的。灵水菜脯之所以会那样美味,正是因为用这种萝卜腌制的。

在新萝卜收获时,选细嫩的萝卜进行加工,最正宗的灵水菜脯是整个萝卜腌制的,所以,不可以太老。加工前,要先将萝卜放到赤土埔上晾晒,晒到肯定干湿度后,收回来加盐一块搓揉均匀后腌渍,几天后再拿去晒晾,这样反复多次,最后装入陶瓮,由红壤土和稻草密封,三个月后才出瓮。如此做出来的菜脯气味清醇,不甜不淡,那一半青色的萝卜还带有一点天然的微辣,远近的大家都特别喜欢吃。

因为其他村庄没这个品种的萝卜,加上灵水人在腌制方面有独特的办法,灵水菜脯的名声愈加大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中国特产网 » 灵水菜脯